那天無意間看到踏輕鍋物的介紹,特別是這道蝦黃厚薑母鴨,光是名字就讓我瞬間動心。薑母鴨本來就是冬天的經典鍋物,但加上蝦黃這個「點睛之筆」,光用想像的就能感受到湯頭的濃郁層次。
回家後,我立刻跟老公分享相關照片,眼神透出期待的目光,以及我想要吃這個的語氣,我老公聽完,沒等我說完就笑著點頭,說:「買都買,趕快入手一包回來試試!」於是,我們決定這週末就在家裡煮上一鍋蝦黃厚薑母鴨,好好犒賞自己,也順便享受一下那種餐廳級的美味暖湯。
說真的一打開踏輕的蝦黃厚薑母鴨調理包,我第一眼就被它的「份量」給震撼到了!這薑母鴨的尺寸完全不手軟,鴨肉塊頭飽滿又扎實,讓人不禁感嘆這實在是太有誠意了!光是看著這一大包滿滿的食材,就彷彿能感受到濃厚的湯底與鮮嫩的肉質即將在鍋中綻放出完美的風味。更讓我驚喜的是,裡頭不只有厚實的鴨肉,還能看到微微蝦黃的點綴,這樣的組合根本就是對「進補」和「美味」的雙重感受啊!
這邊要來講一下蝦黃厚薑母鴨的細心之處,除了它的美味與便利吸引我之外,最讓我安心的就是他們特別用心的食材選擇——這鍋裡絕對 沒有鴨頭、鴨脖子、鴨屁股 這三個部位,吃起來更健康、更放心。
首先是鴨頭,雖然有些人覺得鴨頭的肉質特別,但實際上它的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高,吃多了容易讓血脂飆升,對心血管健康造成負擔。而且某些鴨頭還可能因環境因素累積重金屬殘留,這點總讓我有些顧慮。所以,踏輕選擇直接不加入鴨頭,讓人吃得更無負擔,也避免了這些健康疑慮。
再來是鴨脖子,它是淋巴和毒素容易累積的部位,儘管烹煮可以減少風險,但想到代謝廢物可能殘留,還是讓我有點擔心。而市場上有些鴨脖子產品經過過度加工,添加了大量鹽分和香料,吃多了對腎臟和心血管也不好。所以這次看到踏輕的薑母鴨完全避開了這個部位,真的讓我吃得更安心。
最後是鴨屁股,它雖然脂香四溢,但其實是脂肪含量最高的部位之一,長期攝取容易導致肥胖和血脂異常,甚至增加脂肪肝風險。而尾脂腺本身還可能殘留油脂分泌的代謝廢物,光是想到這些,我就會打消念頭。踏輕直接將這部分剔除,讓湯頭和肉質的品質更純粹,吃起來一點都不油膩。
踏輕蝦黃厚薑母鴨 真正做到了把「美味」與「健康」結合在一起,選用優質鴨肉部位,讓人不必擔心吃進多餘的脂肪或潛在的健康風險。
說了這麼多,就要看我老公下廚的英姿啦
說真的,鍋子已經是我們家最大的,還是裝不下,實在誇張的大,但….總是覺得有什麼地方怪怪的…以及不安感…
老大,你要退冰後再煮啊,一整隻結凍去煮,要煮到明年嗎…..
我先生也太天兵了,以為這樣煮就可以了,結果我看了後面的說明,踏輕特別強調,退冰後,再將整隻鴨分解,再放到鍋子裡煮,看他手忙腳亂的樣子
實在很無言啊,結果我們把整隻鴨重新拿起來,放到砧板上,用菜刀慢慢剁,光是搞這隻鴨,就搞了40分鐘,重點是還沒下鍋喔…
所以使用說明真的要看仔細啊,不然會花很多前置作業時間啊…
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把整隻鴨放進去了,這時候,薑母鴨的味道才真正的散發出來,實在太香了,當蝦黃厚薑母鴨在鍋中緩緩滾開時,香味瞬間四溢,讓整個空間都彷彿被一層暖意包裹。
薑母的辛香最先竄入鼻尖,那股溫暖又帶著微微辣感的薑香,細膩而不嗆,彷彿冬天裡的一把火,讓人瞬間感到全身舒暢。緊接著,蝦黃的鮮甜香氣悄悄滲透出來,帶著一絲大海的清新與濃郁的海鮮風味,與薑母香交織在一起,完美平衡了整體的香氣層次。
湯頭翻滾間,鴨肉的獨特肉香也逐漸融入其中,帶出一種濃郁卻不膩口的溫潤香氣。這種香味不像一般火鍋那麼厚重,而是多了一分自然的清甜與深邃的層次,讓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氣,感受這撲鼻而來的幸福感。光是聞著,就能想像那一口湯頭滑入口中時,薑的辛、蝦黃的鮮、鴨肉的甘,三者在舌尖綻放的美妙滋味。
有了蝦黃厚薑母鴨這鍋主角,當然少不了一些完美搭配的配料,讓整體風味更上一層樓!我跟先生精心準備了這些必備的食材,讓每一口都更加豐富有層次。
高麗菜
高麗菜是鍋物的靈魂之一!放入滾燙的湯頭裡,吸飽了薑母鴨的湯汁後,入口帶著清甜的口感,完美中和了薑母與蝦黃的濃郁,吃起來爽口又解膩,讓人忍不住多吃幾口。
茼蒿
茼蒿特有的香氣和柔軟的口感,放進鍋裡煮一下,就能吸附湯底的精華。它的草本香氣與薑母鴨的辛香形成一種微妙的平衡,讓這鍋湯更加清新、不膩口。
魚餃
魚餃煮進湯裡後,外皮軟Q滑嫩,內餡魚漿吸滿了濃郁的薑母湯汁,每一口都帶著海鮮的鮮甜與湯底的層次感,成為這鍋裡的小驚喜。
燕餃
燕餃則是鍋物裡不可缺少的經典配角!咬開後,肉餡的鮮香與湯頭結合,滿口都是濃郁的幸福感。外皮吸湯的口感特別討喜,讓整體味道更有層次。
玉米筍
最後,玉米筍是這鍋裡的點睛之筆,帶著清甜與脆口的口感,不僅增加了湯底的甘甜風味,也讓整鍋料理更清爽、均衡。
這些配料和蝦黃厚薑母鴨堪稱絕配,每一種都吸飽了湯頭的精華,讓人吃起來既滿足又驚艷。大自然的鮮甜、海鮮的濃郁和薑母的辛香在這鍋中融合得剛剛好,讓這一餐充滿了豐富的味覺層次與幸福感!
吃火鍋啊,最重要的就是那份開開心心的幸福氛圍。想像一下,寒冷的夜晚,一鍋熱騰騰的踏輕蝦黃厚薑母鴨在餐桌上冒著香氣,夾著自己喜歡的魚餃和玉米筍;另一邊,吃著煮好的高麗菜,配合湯底的辛香與鮮甜,在家裡緩緩飄散,然後坐在沙發追劇,簡直太完美啦。
踏輕鍋物,就是為了這樣的幸福時刻而存在。簡單調理、不費時間,卻能讓小家庭的餐桌瞬間升級為一場高級的美味饗宴。每一口都能品嚐到薑母的辛香、蝦黃的鮮甜,以及滿滿的愛與溫馨。
無論是平日的小確幸,還是週末的歡聚時光,踏輕鍋物都能輕鬆拉近彼此的距離,讓每個家庭成員都吃得滿足、笑得開心。
讓我們圍在餐桌前,享受那一鍋熱氣蒸騰的幸福滋味吧!選擇踏輕蝦黃厚薑母鴨,讓愛與美味在你的小家庭中溫暖流動吧!
踏輕鍋物線上購物網站:
https://donzdonz.com/COMPLEX/PEPPERDUCK
踏輕蝦黃厚薑母鴨肉質細嫩評價寒冷的天氣,最能讓人感到幸福的,莫過於和家人圍坐在一起,享受一鍋熱騰騰的火鍋。這不僅是一頓飯,更是一份家的溫度。而踏輕的蝦黃厚薑母鴨,就是為這樣的小家庭幸福時光而生,讓你在家輕輕鬆鬆,也能煮出餐廳級的美味料理,讓每個人都吃得滿足、笑得開心。
踏輕蝦黃厚薑母鴨的調理包,從開封的那一刻起,就讓人充滿期待。份量十足的鴨肉厚實飽滿,光看著就覺得滿足。湯底中融入了細膩的薑香,微微的辛辣暖胃又暖心;而特別加入的蝦黃,將鮮美的海味巧妙地融入其中,讓湯頭更顯層次,喝一口便能感受到濃郁的精華在味蕾間綻放。這樣的滋味,不只是一道料理,更是寒冬裡帶給全家人滿滿幸福感的「暖心良方」。踏輕蝦黃厚薑母鴨肉質鮮嫩口感
對於忙碌的小家庭來說,踏輕的蝦黃厚薑母鴨更是完美的選擇。不需費時準備繁瑣的食材,也不用擔心料理技巧,只要將調理包放入鍋中加熱,讓湯底慢慢滾開,整間屋子立刻飄滿誘人的香氣。接著準備一些簡單的配料:高麗菜的清甜、茼蒿的草本香氣、魚餃和燕餃的軟Q鮮美,再加上玉米筍的脆口清甜,每一種都能完美吸附湯頭的精華,讓這一鍋滋味更豐富、更滿足。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鍋物料理推薦
當大家圍坐在餐桌旁,熱氣騰騰的鍋物一口接著一口,孩子開心地夾著魚餃,邊笑邊說「好好吃!」;伴侶輕輕地將煮好的高麗菜夾到你的碗裡,說著:「你最喜歡這個,快多吃一點!」這樣的畫面,簡單卻充滿溫馨,讓整個家的氛圍都被幸福填滿。踏輕蝦黃厚薑母鴨,不只是單純的火鍋料理,而是讓家人凝聚在一起的美味橋樑。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鍋物推薦清單
選擇踏輕蝦黃厚薑母鴨,讓每一頓飯都能成為全家人的幸福時光。無論是週末的小確幸,還是平日裡的慰勞,只要有這鍋美味上桌,寒冷的天氣也能變得溫暖而有滋味。在家輕鬆品嚐高品質的鍋物,既省時又美味,讓你的家人感受到來自你滿滿的愛與用心。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鍋物料理體驗
這個冬天,別讓忙碌打亂你和家人享受幸福的時光。讓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陪伴你的每一頓餐桌時光,讓家的味道變得更豐盛、更溫暖!現在就為小家庭準備這一鍋,開啟你們的幸福饗宴吧!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適合鍋物食材
鋤 認識它是在黛玉的《葬花詞》里,它伴著一個人的苦楚,在一個有雨的春天里,陪著它的主人暗自垂淚。那時候的它小巧可愛,看著柔弱,卻支撐了一個女人愛戀中的悲傷與無助。真正認識它的威力,也是一個春天,在父輩們的手下,煞風趕雨般地,一些草斷在那里。溫厚的田野,莊稼和草之間,只有一種選擇。 余下的日子里,父輩依然要扛著它,挺直腰桿兒,大步走在田間地頭。他們像出征的武士。出行,帶著喜悅;歸來,不見疲憊。它彎曲的柄倔強地記錄著天光時日,那片透亮的鐵,像鄉村的上弦月或下弦月,仿佛告訴人們,日子再苦,再難,也有詩意的理想和光芒,也有圓滿和圓全的時候。所以那些最苦最難的日子,它和它的主人們沒有怨天尤人,而是保持著躬的姿勢,再次謙卑地俯向著大地。那些粗大的骨節和彎曲的脊背,是這個農業大國里最鮮明的檔案。 它護衛的那些莊稼感恩于它,那些稻麥無論輕重虛實,都站在各自的位置上,給它遲到的掌聲。 雪落的時候,它站在屋檐下,依然鐵骨錚錚。 鞍 一直站在馬的背后,和馬配合,還有一小塊皮革。 確切地說,是它成全了馬。如果遇不見它,再好的馬,依然在邊陲野外溜達,走不進詩詞,也走不進成語。率馬以驥 、躍馬彎弓、厲兵秣馬,說的都是馬,其實都和它一一相關。好馬配好鞍的詞是說給它的,但它還是修飾了馬。鞍馬之勞是說給它的,但它只是配角……對于這一點,它是沒有怨言的,寧愿站在榮耀的背后,任其顛簸。 深入鄉村記憶的,還是在娶親的路上。嗩吶和紅蓋頭一起紅透的時候,它讓新嫁娘從自己身上跨過,當人們都關注那雙繡花鞋、關注司儀口令的時候,它在一旁透著格外的安靜,仿佛完成了自己特殊的使命。 ……鞍與安,鄉間最樸素的向往,那是一個家、家族最理想的抵達。它成全著田園中的謙和與寧靜。 盡管它終生都知道自己只是配角。 我想說,對于一生顛沛流離的那些配角,多些尊敬和念想吧!因為有了它們,才有主角;有了它們,才有安好。 磨 在村口的老樹下靜臥著。 曾經是鄉村的最有標志的一幅插圖。 它一輩子和糧食咬得很緊,轟隆轟隆的聲音,帶出一陣細密的米或面的雨。曾經的鄉村,由于它的低吟淺唱,常常代表著豐衣足食的好日子。守在它旁邊的女人,是心滿意足的,隨著她們不斷地往磨眼里填糧食,一些美好的心事和憧憬也寫在臉上。隨著后來不斷地篩、淘,她們的頭上時常頂著一小片霜雪。當她們帶著一抹汗水抬起頭來,鄉村的日子總透著十足的香甜與溫暖。 經過它磨過的米或面的金黃具有神圣與神秘的密碼。讓我們在老祖母的身邊格外強壯。哪會缺鈣呢?哪會得軟骨癥呢?哪會貧血呢?你沒見那些游子,在外經歷了那么多風欺雨壓、人踩馬踏,依然腰桿直直的。磨盤里的那片金黃就這樣成為我們記憶里的黃金。無論走到哪,在燈紅酒綠之中,在欲火蒸騰之下,在百毒攻心之時, 我們都要想方設法地找到那些糧食,不僅僅是因為它們形成我們最原始的味蕾,還提醒我們在鄉音鄉情的樹下,打個盹,歇腳腳…… 不要讓磨一夜之間就退出了鄉村、退出了歷史,當它出現在博物館或是美術館,我總覺得磨不是磨,只是一塊變了味的大石頭,矯情地裝飾著這個急吼吼的塵世。 多么希望,磨還在那,因為它在,祖母的故事就在,越久越好聽。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記得小時候,母親每年都要種些向日葵,讓們吃到不花錢的瓜子。 每年三月份,母親就領著我們來到水溝旁的自留地邊,麻利地刨土、施肥,再挖穴播種,然后壓實、澆水。我們學著母親的樣子,也搗鼓了幾個歪歪扭扭的洞穴,丟下幾顆飽滿的葵花籽后,再踩實上面的土。母親笑瞇瞇地說:“向日葵長得可快了。”果然,春風拂過,嫩芽破土而出,兩瓣綠葉見風長。幾場春雨后,綠桿挺直了腰身,揮著手臂,呼呼往上直竄。 向日葵終于露出了那燦爛的笑容。那巴掌大的花苞最初像個綠色的菊花,又像母親的手。陽光正好,夏的熱情籠罩大地。這些碩大的花盤朵朵向陽,黃色的花瓣明媚耀眼,中間聚著無數墨綠的蕊,蕊的下面則是擎著希冀和芳香的籽。它們挨挨擠擠,齊心協力,個個都是年輕飽滿的身子。迎著陽光,它們奮力搖擺,欲將所有的汗凝成甘甜的肉。粗壯的綠桿高舉花盤,一心向陽,不懼雷電——那是胸有成竹的沉著篤定。母親站在明黃的葵花前,輕抖手腕,在花蕊上左點右點。蜂蝶也趕來湊熱鬧,變作巧手織娘,將這塊燦爛的土地繡成一幅有聲有色的畫卷。 花瓣凋謝后,葵花籽漸漸褪去少年的青澀,變成了硬漢。母親割下花盤,面朝上,放在蘆葦簾子上曬。幾天后,她一手拿花盆,一手拿根木棍使勁敲擊花盤,那葵花籽便天女散花般散在備好的匾子里。我們力氣小,就把花盆放平,上下敲擊。很快,匾子里便鋪上了厚厚的一層。我們的眼里、手里全是那有陽光溫度、秀美身形的瓜子。還有幾顆調皮的籽,蹦到了弟弟的嘴里,他慌張一嚼,嚷著,真甜啊! 后來,趁著母親午休時,我聯合幾個小伙伴,偷偷把瓜子放在樹林子里搭建的“土灶”上烘烤。還別說,即使隔著磚塊,那些瓜子在火苗的舔舐下劈啪作響,香味四散。顧不上燙,很快就一掃而光了。 “野味”瓜子畢竟比不上母親炒制的瓜籽。每次,母親總是炒滿滿一篩子。剛炒的瓜子又香又脆,我們唇角翻飛,牙齒輕叩,瓜子仁就滑入口中。直嗑到腮幫子酸脹,嗑得嘴里全是瓜子的香才罷休。剩下的再用塑料袋裝好,能吃上幾個星期。 從暑假到過年,逢到假期,我們就圍著母親的鍋灶轉。因那鍋灶里有香香的葵花籽,更因那瓜子里裹著母親的愛。 >>>更多美文:親情文章
雪潤絲絳 梅花探枝 立春鳥復鳴 驚醒萬千枝條 綠水染白鵝毛 鴨子戲水叫先知 萬物復蘇涌春潮 立春牽小年 煙花璀璨映蒼穹 鞭炮爆去寒冷 爆出人間歡愉 新氣息里 滿臉和煦 老老少少辦年忙 >>>更多美文:自創詩
如同大部分漂在北上廣的年輕人一樣,能夠面對面和父母相處的時間恐怕只有過年那幾天。我是北方人,自從中學時期到外面讀書后就很少在家長住,結果我的臥室已經變成了倉庫,床板上面不再有被褥,鞋柜里也早就找不到專屬于我的拖鞋了,十多年間回到家里都是住沙發、打地鋪。 每到過年回家,最困難的事情就是交通,離家幾千公里,嘗試過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畫過千奇百怪的線路圖:飛機倒火車,火車倒火車,再換大巴車、順風車,24個小時的路上不斷體會到春運路上獨有的酸甜苦辣。大學那會兒還年輕,以為買張站票可以在火車上補到一張臥鋪票,然而現實是十分骨感的,那天坐在洗手池不到0.5平方米的不銹鋼臺子上縮了整整一晚……回家后,竟然還能樂著向老媽炫耀,為自己的眼疾腿快沾沾自喜,因為比起那些坐在車門口、靠著凍霜睡覺的老大哥們,我已經幸運多了。老媽說,苦中能作樂,兒子長大了。 不過,過年回到家更頭疼的事情就是早起,比上班起得還早。臨近過年,父母每天都忙忙碌碌似有干不完的活兒,我自然也要早早起來幫他們分擔。大年初一開始,走街串巷的親戚絡繹不絕,拜年聊天、細數家長里短。看著那些我都快認不出來的親戚,要保持微笑,還要耐著性子一遍又一遍地回答乏味甚至無聊的提問。有些人早就分不出來應該是叫叔叔還是叫舅舅,有些人竟然記著我小時候還在他懷里尿過尿……不過,每每看到老媽提到我時神情中流露出的一絲得意和微笑,這比什么都重要。 過年有一件讓人“又喜又悲”的事情,就是年后體重秤上的數字。平時吃本幫菜,回到家面對媽媽的味道,那才叫一個釋放,各種熟悉又向往的味道輪番轟炸著早已饑渴難耐的味蕾。一日三餐再配上必不可少的小燒烤,多備些健胃消食片是特別明智的決定。風卷殘云后寧靜的那片刻,也免不了后悔管不住自己的嘴,開始默默思量起新一年的減肥計劃。 然而,每年一提到回家過年,心里多少都會產生一種淡淡的“恐懼感”。當然不是恐懼和家人團聚,距離遠意味著回家更難、回鄉的車票更貴,工作后時間更少、假更難請。有不少朋友表示不理解,比起花更多的錢只為了春節回家不到一周的時間,他們寧愿去更北的地方賞賞極光,或者去溫暖的海島吹吹海風。“橫豎都是花錢,爸媽會理解的”…… 但是,離家十多年來我從沒動搖過回家過年的想法。這是因為,如果我不回家,我就不會看到媽媽托各種關系搞到臥鋪票的欣慰;不會知道過了臘月廿三就拆洗好的被褥在熱炕上烤了多少次;不會再次聞到鐵鍋鋼鏟下那股熟悉的味道;不會出現行李箱塞滿了“年貨”而拉斷把手被老媽聲情并茂地“嫌棄”;看不到爸爸因為骨頭老了而走路有點跛的背影;不會知道媽媽夏天的時候動過手術所以那段時間沒來“煩”我;不會知道姥姥曾經摔倒了而差點沒能再見到我;不會看到白頭發和皺紋如何纏住他們;不會聊那些電話里面聊不出來的深情…… 所以,不管路有多長,票有多貴,時間有多緊,每年我都要回去,不為太多,至少,我們都能在一起,互相陪伴…… 生活總要有儀式感,跨越2700公里回家過年,我是認真的。 >>>更多美文:情感日志
ER188TWEWQ155W
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鍋物料理推薦 》讓小家庭聚餐輕鬆又美味,冬日料理靈感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適合冬季養生 》小家庭冬日午餐提案,簡單料理暖心又暖胃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鍋物火鍋食譜 》冬季家庭晚餐提案,營養滿分的暖心料理